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百科 > 正文内容

泥鳅水泥池养殖技术(泥鳅水泥池养殖技术与管理)

2023-01-31 01:45:11农业百科2

1. 泥鳅水泥池养殖技术与管理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喜欢生长在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应该与它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或泥鳅打捞出售过程中机械损伤,及缺氧等原因造成。

2. 泥鳅养殖池的建造方法

  庭院挖池养鳅;有条件的家庭。可在房前屋后、庭院天井中挖设水面积鱼池或放置水缸养殖泥鳅。养殖池或水缸的底部放上一层土,让泥鳅钻潜栖息,水深保持5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放养1公斤仔鳅。 养殖过程中可投喂菜叶、水草、米饭、糠、豆饼、菜饼及丝蚯蚓、动物下脚、蚕蛹粉、鱼粉等动物性饵料。有条件的最好做成配合饵料并搅拦成块状投喂。养殖成鳅,不宜投喂太多的动物性饵料,因泥鳅吃得太多不易消化   家庭养殖也可以自繁自养。在繁殖季节,只要在饲养的小水体中有微量的水流刺激,泥鳅就能产卵繁殖,并孵化为稚鳅,有成鳅种。   木箱养鳅: ①木箱结构:养鳅木箱规格长2-3米,宽1-1.5米,高0.8米,要求内壁光滑,在箱的一面或二面开设3厘米直径的注、排水口,在注、排水口和箱上盖设置铁丝网。   施肥及放养:在箱内堆放泥土和切碎的稻草或堆肥(每箱3公斤左右),注入温水,深度以漫过土层30 -50厘米为宜。在箱内泥土中埋设数支互相连接的水管,保证注、排水。每箱约注水1.8-5升左右。3-5天后,每平方米放鳅种2000尾左右。放养前最好先行鱼体消毒。   精心饲养:投饲料为来糠、螺类、蚕蛹、鱼内脏等。一天喂2次,早上6-7及下午1时投喂。 日投喂量为鳅体重的7-8%。可根据泥鳅的吃食情况有所增减。 最高投喂量可达鱼体重的15%。每隔10天,将下层泥上搅拌1次,以利于泥鳅天然饵料的生长。经过从4月至11月的饲料,泥鳅可增重8-10倍。   6   日常管理:由于木箱养殖密度较高,故水质管理工作很重要。每天要清除残饵,经常观察泥鳅吃食及活动情况,如发现泥鳅出现肠呼吸频繁,突然停食等反常现象,应立即换水。一般每10天换水1 次(换水后可适当追肥)。如发现病鳅,死鳅要及时捞取,以防鱼病传染。饲养后期,应适当添加新水或将已达上市规格的泥鳅取出,以降低密度,促进生长。

3. 泥鳅养殖池建设

用塘育和用水泥池育各有特点和优势,成活率还是要看技术和各工作有没做好,要看个人情况适合哪样。

水泥池相对容易管理和培育,水花苗在15天后基本能到两三寸了,而一般出售规格是3到5寸,所以还是应该继续养大,具体可以去 中山台湾泥鳅养殖孵化基地 看资料参考下

4.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1、池塘条件

池塘养殖泥鳅,可选靠近水源区域,面积以200-400㎡为宜,池塘水深在40-50厘米,水质偏酸、池底平坦淤泥少。在苗种下塘前,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消毒,水深在10厘米左右亩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溶水全池泼洒。

2、投放鳅苗

泥鳅苗要选择规格整齐,差距不太大的,有效避免大鳅吃小鳅。一般投放的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3、鳅苗饲喂

刚下塘的泥鳅苗只需要投喂适量的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精饲料,待到苗体长到1cm时,可以捕食水体中的小虫,这时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4次。同时要及时肥水,可适量泼洒一些肥水产品,调节好水质。

5. 泥鳅水泥池养殖技术与管理方法

水泥池养鱼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了,从鱼苗孵化到养出商品鱼都可在水泥池内完成,随着养鱼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搞水泥池养鱼。那么其具体有哪些操作技术呢?

第一,水泥池的建造。水泥池应选择通风、向阳、地势较低且进排水方便的安静地带建造。场地选择好后,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规划,可设计建造成长方形,长25米、宽5米、深3米,水面125平方米,亦可建成正方形,可自行调整。池底低于地表1米以下,这样可保持池底泥层中的温度基本稳定,以利于鱼的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 之后四周砌墙,墙高1.5米,池子砌好后要将内墙用水泥抹平滑以防渗水。注意要留好进水孔和排水孔。

第二,安装“增氧推水”装置,这是养鱼成败极其关键的一步。新建好的水泥池在相连处各安装一台“增氧推水”装置,通过风机鼓风推动水流、增氧。同时急速的水流把鱼粪、残存的饲料等推向池子另一侧的集污区,经沉淀,吸污泵将底部约60%的废弃物回收,从而真正实现高密度养殖污水的零排放。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将大放异彩。

第三,水泥池脱碱。新建好的水泥池,可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迅速降低、PH值上升,水体呈现出较强的碱性,并可形成过多的碳酸钙沉淀物等。因此,新建的水泥池在使用前一定要先进行脱碱。可先注满清水浸泡,每2-3天换水一次,坚持半个月,此法较慢。也可往水泥池注满清水,然后向池水中添加食醋,或过磷酸钙、冰醋酸、明矾等,全池喷洒,2天后再用清水冲洗一下即可使用。经过脱碱后进土料,选择有机质较丰厚的黏性土壤,土层深度25cm左右,再注水浸泡半个月。

第四,鱼苗投放。鱼苗投放前可选择适宜放养的水生植物提前植入。然后根据鱼的品种和规格大小计算每平方米的投放量。注意规格要大小一致,密度适宜。密度投放越大,鱼的发病率就越高,生长也就越缓慢,所以要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好增氧推水装置,创造鱼类良好的生长环境。

第五,饲养管理。

1.水池宜灌水30~40cm深,酷热时灌水40~60cm深,勤换水。盛夏气温高达25℃以上时,水泥墙大量吸热放热,致使池内水温与外界水温同时上升,这时就必须采取遮荫防暑等降温措施。相反,冬季要保温。当然这时可考虑把养殖池建在室内或大棚内,便于温度控制。

2.饲养管理。一般按鱼体重5%的日摄食量投喂,随时根据摄食状况酌情增减,并及时开动装置推水换水,清理残渣。

3.及时消毒和驱虫。每半个月就应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消毒1次,每一个月用敌百虫驱虫1次。同时做好常见鱼病的防治工作。

水泥池增氧养鱼法优点很多,比如泼洒药液无死角,防治疾病效果好;换水清淤彻底,利于保持水质清新;容易观察,捕捞等操作劳动强度小;使用期长。但也有缺点:温度变化大;建池投资较大;换水操作较为频繁。但这毕竟是比较先进的技术,上面的过滤装置就可以不用了。

这种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因水质保持清洁,鱼有氧运动量大,养出的鱼类肉质紧实没有土腥味,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并且还大幅提高水产产量和质量,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实现排污接近于零,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6. 泥鳅水泥池养殖技术与管理方案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鳅种50~60尾。

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节,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

泥鳅人工饲养

分类:其它实用技术/养殖 适用范围:不限

(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锹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稻田养鳅。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锹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在 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 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万—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30—50千克。

此外,在种藕、植莲、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一般亩放千尾左右,只要饲养管理得当,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养鳅。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幽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嫩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膳、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nybk/9872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