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螃蟹养殖技术(螃蟹高产养殖关键技术)
1. 螃蟹高产养殖关键技术
蟹虾混养,高密度,管理难度大,因此加强池塘的养殖管理,是增产增收的保证。
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做好水草种植、投放活螺等常规性工作;
二是做好投饲工作,要求春季在投喂河蟹颗粒饲料的同时,要搭配15-20%的豆粕和青虾颗粒饲料,保证青虾的正常摄食和菅养;
三是做好水质调节工作,冬春季节适量施肥,保证池水有一定肥度,有利青虾生长,夏季高温要降低肥度调活水质,防止水质变坏恶化;
四是要强化增氧措施,由于蟹池中后期青虾产苗后存塘密度高,稍遇恶劣天气及易引起缺氧,造成虾苗损失,一般要求白天中午增氧2-3小时,晚上低于3mg/L要及时增氧;
五是八月上旬要适时增放专繁虾苗,3-5公斤/亩,既为增加当年虾苗,又为防止来年青虾自繁近亲交配;
六是中后其要保证池中有30%左右的水草覆盖率,减少河蟹成熟回游时对青虾损伤。
2. 螃蟹高产养殖关键技术是
一、天敌为害
一些动物会吃螃蟹,是螃蟹的死对头,绝对不能让这些动物进入池塘,比如老鼠、它会咬死小螃蟹,鳌虾可以杀害正蜕完壳的螃蟹,趁虚而入,泥鳅、黄鳝之类善于钻洞的动物,容易使池塘漏水、渗透。甚至会有大的飞鸟捕食小螃蟹。所以最好就是,养殖前石灰水清塘,杀灭病菌、虫子、其他动物的卵。进出水口要用细纱布网住。周边设置较高的,细密铁丝网。
二、饵料管理
在养殖螃蟹时,饵料也比较重要,要保证饵料的新鲜性,而且还要保证饵料的适口性,以此来增进螃蟹的食欲,提高摄食量,促进其随着。一般饲料以肉食饵料为主,合理的搭配其他的荤素饵料,投喂是要合理合量,确保螃蟹在吃饱的情况下,又不会造成浪费,以免残饵污染水质。
三、水质管理
池塘的水质管理,在养殖螃蟹水质极为重要,关系到螃蟹的水质和繁殖,尤其是在夏季是温度比较高,水温较高,水质恶化较块,细菌极易增生,它们的繁殖会影响到螃蟹的生长和健康,这时要做好水质管理,勤换水消毒,抑制细菌的繁殖。如果水位过低,随着水温的提高,螃蟹会出现不良的反应,要及时换水,每次换水要将食物残饵一起清理掉,为螃蟹随着提供一个适宜生长环境。
四、种苗质量
螃蟹养殖是种苗质量极为关键,随着养殖螃蟹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种苗的质量却一年不如一年,成活率也在逐渐下降,导致很多人损失了较大的收益。所以在养殖时一定要保证种苗的质量,这是螃蟹养殖的基础,只有提高种苗的成活率,才能保证螃蟹健康生长,提高收益。在给种苗饲养时也要注意营养比例,以免种苗营养不良,造成种苗体质较弱,极易遭受病菌侵扰而死亡,在养殖后尽量自留种,购买的种苗质量无法保证。
五、环境要求
一般螃蟹胆子不大,容易受到惊吓,所以就是要把池塘建在少住户的地方,平时不要带太多人在周边群集。受到惊吓的螃蟹也是会出现应激反应,然后主要表现就是蜕壳困难,偶尔有意外死亡现象。安静螃蟹比较自由,生长比较好。
3. 螃蟹高产养殖关键技术是什么
今年扣蟹养殖现状:今年蟹苗成活率普遍高,目前苗塘密度高,投喂量大,水质难管理,苗缺氧情况提早。
二、潜在问题:密度提高,养殖条件与管理方法没有跟上,易导致中后期扣蟹缺氧缺饵,生长缓慢,年底扣苗规格整体偏小,肝胰腺健康水平和饱满度普遍降低。
三、今年扣蟹养殖的策略建议:
1、加底增氧(足氧):这种底增氧高产养苗模式,苏南的常州苏州已经应用多年,能有效提高扣蟹亩产量,规格整齐度也高。
2、增加水草覆盖率,水花生需达到70—80%(足草),水中有适量沉水植物更好,可以增加扣蟹活动空间,减少互相残杀。
3、苗塘适当提高水位到1.0—1.2米(足水),深水苗,积温低,这种来年不易早熟,适合养大蟹。同时,水深有足量空间,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等菌种肥水,肥水养苗,水体溶氧好,苗种质量也好。
4、投喂策略(足料)——高温期,低蛋白足量投喂防残杀。秋冬季,高蛋白足量投喂积能量。7—8月份,扣蟹生长旺盛期,要足氧足料,防止扣蟹因缺料而发生自相残杀,饲料蛋白适当降低到25—28蛋白,增加虾青素生物酵素等保健成份,提高苗种肝肠健康,控制扣蟹性早熟。9—11月份,是扣蟹营养积累期,适当提升蛋白到36,促进扣蟹营养积累,提高扣蟹肝胰腺饱满度,为来年第一壳翻倍,提供营养支撑。
4. 最先进的螃蟹养殖技术
1、池塘的条件和工程要求
河蟹昼伏夜出,喜溶氧高的清洁水体,怕强光,爱安静,水温10℃以上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旺盛期,因此池塘结构应适合它们的习性。
⑴面积水深。一般以2~5亩为宜,水深通常保持1米左右。
⑵池塘结婚。池坡1:2.5 ,池坡处设蟹穴,约占面积的20%~25%;池中要建“暗岛”供蟹打洞,进食和蜕壳。
⑶水质。水质不宜过肥,透明度保持30~50厘米。水质过肥容易缺氧,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水源以江河水为好。
⑷暗岛。暗岛是河蟹打洞,吃食和蜕壳的场所,一般低于水面10厘米。在蜕壳的暗岛上不要投食,防止河蟹因觅食而残杀“软壳蟹”。
⑸防逃墙。河蟹两栖,又能攀高,有很强的活动能力,在饲料不足,水质变坏,缺少隐蔽物时,常作迁移或外逃。因而一定要在池周筑~60厘米高的防逃墙,可以用砖砌抹水泥也可用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但一定要光滑,无附着点。
5. 螃蟹怎么养殖高产
一、放养蟹苗的时间
春季3-5月份是南北方集中投放蟹苗种的时间,期间做好蟹苗的包装运输和放养工作是成品蟹回捕率、稳产高产的前提。
二、蟹苗包装运输注意事项
1、蟹苗从越冬池拉网的时候,需要注意清洗干净蟹苗身体内的淤泥,保持蟹苗种鳃丝的水分,防止进水孔和鳃堵塞影响正常呼吸。
2、起网后蟹苗不可处于阳光暴晒和通风的状态,避免鳃丝水分蒸发和苗体打蔫。
3、保温箱除箱盖外,都要透空,保持箱内外的透气度,箱内蟹苗不能有拥挤现象,制冷采用没有水渗漏的棒冰,根据运输时间的长短,适当加减棒冰数量和打氧。
4、使保温箱内保持4℃左右的冬眠状态,以及有充足的氧气,然后胶带密封保温箱盖。装车的时候,码箱垛间要留有适当缝隙,并保温车厢有适当通风,另外可装若干箱棒冰密封进行备用。
5、蟹苗连续运输超过24小时,需要抽样检查蟹苗的成活率,有伤亡的需要按照透气、温度、和运输时长逐项排查具体原因。
6. 大螃蟹养殖技术
成蟹养殖池塘的条件: 交通方便,环境安静;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池埂坡比1:2.5―3。 防逃设施: 主要有水泥砖墙、钙塑板围栏、聚乙烯网片围栏三种形式。目前普遍采用钙塑围栏,将钙塑板沿埂四周埋入土中20厘米压实,间隔1米用木桩固定。 杀菌消毒清塘: 清除过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200―250公斤,达到彻底的清塘消毒,除杂除野,杀灭病菌,改善底质,药后7天,即过水1次,以排除污物,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蟹池里宜种的水草: 养殖一塘蟹,首先要种好一塘草,水草是河蟹喜爱吃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起到良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是河蟹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种水草的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70%以上,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轮叶黑藻、伊乐藻以移栽、扦插为主,苦草以播种方式种植。 蟹池里宜投放螺丝: 螺丝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净化水质。在蟹种放养前和市场和和,每亩投放鲜活螺丝300―500公斤,以培育河蟹的基础饵料。
7. 高密度养殖螃蟹技术
10℃左右,干净活水,添加适度面碱,设置蟹岛,密度体质好螃蟹16斤/m³。
8. 河蟹养殖技术高产的要点
河蟹养殖是一项连续的管理工作,做好不同阶段的养殖管理是赢得河蟹高产高效的关键之在,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河蟹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哪些。
一、投喂管理
投喂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人工投喂的饵料种类有配合饲料、冰鲜鱼、螺类、蚬类、豆粕、小麦和玉米等。饵料投喂应坚持“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
养殖初期 (3~5月),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辅喂部分鲜鱼、螺类和蚬类等;养殖中期(6~8月),以投喂水草、豆粕、小麦、玉米等植物性饵料为主,应减少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以防河蟹性早熟和发生消化道疾病;养殖后期(9~11月),以投喂配合饲料、鲜鱼、螺类和蚬类等动物性饵料为主,适量投喂部分水草、豆粕、小麦、玉米等,以满足河蟹后期生长和育肥的营养需求。
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饵量的70%。河蟹的活动范围小,饵料投喂要求呈条带状,均匀投在浅水区,投饵点面积应占蟹池面积30%以上。投喂量应根据河蟹摄食强度、季节和温度变化灵活掌控,一般以投饵后2小时内吃完为宜。
二、日常巡塘
河蟹养殖技术要点与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主要任务有:
一是检查防逃设施的完好情况,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
二是检查河蟹的活动和吃食情况,发现有残饵时应减少投饵量。
三是检查水质变化和河蟹的蜕壳、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四是认真填写塘口记录,详细记录放养、投喂、水质、病害、产量和销售等情况,并整理归档保存,为下一年的养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三、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
整个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总体要求是“清、新、嫩、爽”。一般保持ph值为7.5~8.5,透明度为30~40厘米,溶解氧为5毫克/升以上,水温为25~28℃。
每月使用em菌、枯草芽孢杆菌、底净宝等生物制剂1次,分解池中的有机物,降低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可起到改良水质和预防疾病的作用。经常使用微孔增氧设备增氧,以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为河蟹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
四、水草管理
水草管理是重要的技术环节。当池塘水草覆盖率低于40%时,应及时补充喜旱莲子草(水花生)和浮萍。喜旱莲子草净化水质效果明显。浮萍是河蟹喜食的植物性饵料,但浮萍繁殖能力强,当覆盖面积超过15%时,必须人工捞出,避免影响水体光合作用,降低产氧量。
对于水草上附着的污泥等异物,可采取泼洒护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