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怎么养殖海水海螺(人工养殖海螺怎么养)
1. 人工养殖海螺怎么养
1、养殖环境
养殖海螺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养殖环境,不可与其他贝类共同养殖,远离同种贝类,防止抢夺营养,出现争斗现象。根据资金、养殖技术等确定好养殖数量,然后合理控制好养殖面积。养殖场要用铁网围住,保证足够牢固,防止养殖过程中海螺逃跑或者是其他贝类进入养殖区域。在围网中插入适量的小竹竿,便于在夏季高温缺氧时帮助海螺爬上竹竿进行呼吸。
海螺 养殖 技术
2、苗种选择
海螺的苗种选择非常简单,一般是在海洋内进行捕捞,选择色泽较淡、螺壳完整且薄等体园鲜活海螺。现在我国人工育苗的数量比较少,只在沿海省份的少数码头有少量售卖。选好苗种之后将其洗干净,然后放入箩筐中进行匀速,在放养的时候要注意放养密度,绝不可放养过密,要均匀的播撒在事先准备好的养殖海域中。然后做好管理工作,保证海螺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海螺 养殖 技术
3、喂养管理
放养后要注意海水温度,将水温控制在15-30度左右。海螺属于杂食性贝类,人工养殖时饲料主要以小鱼虾及贝类等为主。我们还要注意海水中硅藻的含量,因为海螺还会以硅藻为食,因此硅藻较少的时候要增加投喂量,反之则要适当减少。大概3天左右要检查海螺的进食情况,防止投喂过量导致水质变差,底泥发黑,引发海螺的病虫害。如果爬杆现象的话,要及时增氧,调整水质,促进海螺的生长。
海螺 养殖 技术
4、注意事项
海螺的主要养殖方法是以圈养为主,是一种密养水产项目,在每年7-8月的时候可以适当捕捞,采取留强补弱的原则。对于一些没有达到上市标准的海螺,要继续饲养,第二年可以当做苗种或者上市售卖。海螺的适应能力强,但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速度加快,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变化。调整好水中的菌藻比例,定期清洗围网,控制好饵料用量,控制好溶氧量,发生疾病后要及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2. 海螺如何养殖
海螺为暖海产种类,主要生活栖息在低潮线、水深1-30米的碎珊瑚底质的浅海。吃起来肉质嫩滑,略带筋道,丝丝鲜香。那么,海螺怎么养?
1、养殖环境
养殖海螺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养殖环境,不可与其他贝类共同养殖,远离同种贝类,防止抢夺营养,出现争斗现象。根据资金、养殖技术等确定好养殖数量,然后合理控制好养殖面积。养殖场要用铁网围住,保证足够牢固,防止养殖过程中海螺逃跑或者是其他贝类进入养殖区域。在围网中插入适量的小竹竿,便于在夏季高温缺氧时帮助海螺爬上竹竿进行呼吸。
2、苗种选择
海螺的苗种选择非常简单,一般是在海洋内进行捕捞,选择色泽较淡、螺壳完整且薄等体园鲜活海螺。现在我国人工育苗的数量比较少,只在沿海省份的少数码头有少量售卖。选好苗种之后将其洗干净,然后放入箩筐中进行匀速,在放养的时候要注意放养密度,绝不可放养过密,要均匀的播撒在事先准备好的养殖海域中。然后做好管理工作,保证海螺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3、喂养管理
放养后要注意海水温度,将水温控制在15-30度左右。海螺属于杂食性贝类,人工养殖时饲料主要以小鱼虾及贝类等为主。我们还要注意海水中硅藻的含量,因为海螺还会以硅藻为食,因此硅藻较少的时候要增加投喂量,反之则要适当减少。大概3天左右要检查海螺的进食情况,防止投喂过量导致水质变差,底泥发黑,引发海螺的病虫害。如果爬杆现象的话,要及时增氧,调整水质,促进海螺的生长。
海螺的适应能力强,但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速度加快,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变化。此外,还需注意海螺不适宜在淡水中养殖。
3. 海螺的人工养殖是怎样进行的
1.种螺放养
田螺大多数是自然繁殖,养殖时可以到河边、水田等地人工收集,也可以去市场上购买。要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
田螺适宜生长在15~30℃的环境中,放养时要要注意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自然环境内放养,每平方放10~15个种螺即可,如果是人工建设的池塘,可高密度养殖,每平方可放100~500个(根据池塘大小),底泥厚度在10厘米以上,以方便田螺取食、休息,将雌雄螺一起放养就可自然繁殖。
2.养殖场地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人工建设水泥池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要设置进出水口并装好防逃网,只要底泥厚度保持在15厘米左右,水深30~50厘米,大小不限。池面可养殖藻类、水浮莲、菱白等水生植物,供田螺食用、遮荫避暑和栖息。池边四周种些花生,作田螺栖息遮荫之用。
放养田螺前,用石灰清除敌害,然后施基肥培育天然饵料,基肥用75%的鸡粪和25%的切细稻草,每平方米施450~530克。7天后水质变肥,即可投放亲螺。新建的水泥池,每平方洒白醋0.5~0.75千克,清洗后注入清水放螺。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田螺有越水潜逃的习性,所以要经常检查维修进出水口的防逃设备。除此之外,田螺疾病少,重点是防止受化肥农药污染的水流入池中,防御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鸟类、家禽、猫、鼠等天敌混入池塘捕食田螺。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高温季节要加大水流量及水位,以防止水温升高,保证水体溶氧量。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4.捕捞上市
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
4. 人工养殖海螺怎么养的
石螺基本资料
石螺比田螺要小一些,喜欢栖息在富含腐殖物的水域,多附着在坚硬的石头上,所以叫石螺。石螺和田螺还有一个根本区别,田螺是雌雄同体,而石螺是雌雄异体,所以田螺产卵是需要异体交配的。一般石螺交配成功后,到产卵要一年之久,在每年三四月份开始繁殖,一只母石螺一年可产100至150个仔螺。
石螺多以水域中水草,浮萍,藤蔓为食,如果人工养殖还需要喂养饲料,后面我会介绍。
如何养殖石螺
第一,要先修建养殖池塘。面积自己规划,池塘水深控制在15厘米左右,池塘底部应该提前做好腐殖性改善。然后放入树枝,石头之类的东西,用来提供石螺附着隐蔽休息。另外在投入种螺前,必须对水体进行清理,消除小鱼小虾。
第二,要选择优质种螺。种螺的选择很重要,饱满圆润精神的种螺,决定了后期仔螺的质量,遗传在自然界普遍适用。
第三,饲养管理。人工精养石螺必须对池塘定期投入足量农家肥,另外需要用麦麸,豆粉杂粮掺拌投入池塘供石螺食用。石螺对营养需求不大,主要保证水域富足。
综上所述:养殖石螺并不难,关键要做好日常管理,注意饲料定期投放,让石螺能充分觅食。细节的把握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比如可以在池塘周围种上藤科植物,以确保池塘能获得凉爽的环境。
5. 海螺人工养殖技术大全
1、养殖环境
养殖海螺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养殖环境,不可与其他贝类共同养殖,远离同种贝类,防止抢夺营养,出现争斗现象。根据资金、养殖技术等确定好养殖数量,然后合理控制好养殖面积。养殖场要用铁网围住,保证足够牢固,防止养殖过程中海螺逃跑或者是其他贝类进入养殖区域。在围网中插入适量的小竹竿,便于在夏季高温缺氧时帮助海螺爬上竹竿进行呼吸。
2、苗种选择
海螺的苗种选择非常简单,一般是在海洋内进行捕捞,选择色泽较淡、螺壳完整且薄等体园鲜活海螺。现在我国人工育苗的数量比较少,只在沿海省份的少数码头有少量售卖。选好苗种之后将其洗干净,然后放入箩筐中进行匀速,在放养的时候要注意放养密度,绝不可放养过密,要均匀的播撒在事先准备好的养殖海域中。然后做好管理工作,保证海螺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3、喂养管理
放养后要注意海水温度,将水温控制在15-30度左右。海螺属于杂食性贝类,人工养殖时饲料主要以小鱼虾及贝类等为主。我们还要注意海水中硅藻的含量,因为海螺还会以硅藻为食,因此硅藻较少的时候要增加投喂量,反之则要适当减少。大概3天左右要检查海螺的进食情况,防止投喂过量导致水质变差,底泥发黑,引发海螺的病虫害。如果爬杆现象的话,要及时增氧,调整水质,促进海螺的生长。
4、注意事项
海螺的主要养殖方法是以圈养为主,是一种密养水产项目,在每年7-8月的时候可以适当捕捞,采取留强补弱的原则。对于一些没有达到上市标准的海螺,要继续饲养,第二年可以当做苗种或者上市售卖。海螺的适应能力强,但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速度加快,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变化。调整好水中的菌藻比例,定期清洗围网,控制好饵料用量,控制好溶氧量,发生疾病后要及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 人工养殖海螺怎么养活
扇贝为滤食性动物,对食物的大小有选择能力,但对种类无选择能力。大小合适的食物随纤毛的摆动送入口中,不合适的颗粒由足的腹沟排出体外。
其摄食量与滤水速度有关,滤水速度在夜间1到3点为最低值。因此摄食量在夜间最大。主要食物为有机碎屑、悬浮在海水中的微型颗粒和浮游生物,如硅藻类、双鞭毛藻类、桡足类等;其次还有藻类的孢子、细菌等。
其食物种类组成与环境中的种类相一致。扇贝和贻贝、珍珠贝一样,也是用足丝附着在浅海岩石或沙质海底生活的,一般右边的壳在下、左边的壳在上平铺于海底。平时不大活动,但当感到环境不适宜时,能够主动地把足丝脱落,做较小范围的游泳。
海螺的养殖:
1、养殖环境。养殖海螺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养殖环境,不可与其他贝类共同养殖,远离同种贝类,防止抢夺营养,出现争斗现象。根据资金、养殖技术等确定好养殖数量,然后合理控制好养殖面积。养殖场要用铁网围住,保证足够牢固,防止养殖过程中海螺逃跑或者是其他贝类进入养殖区域。在围网中插入适量的小竹竿,便于在夏季高温缺氧时帮助海螺爬上竹竿进行呼吸。
2、苗种选择。海螺的苗种选择非常简单,一般是在海洋内进行捕捞,选择色泽较淡、螺壳完整且薄等体园鲜活海螺。现在我国人工育苗的数量比较少,只在沿海省份的少数码头有少量售卖。选好苗种之后将其洗干净,然后放入箩筐中进行匀速,在放养的时候要注意放养密度,绝不可放养过密,要均匀的播撒在事先准备好的养殖海域中。然后做好管理工作,保证海螺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3、喂养管理。放养后要注意海水温度,将水温控制在15-30度左右。海螺属于杂食性贝类,人工养殖时饲料主要以小鱼虾及贝类等为主。我们还要注意海水中硅藻的含量,因为海螺还会以硅藻为食,因此硅藻较少的时候要增加投喂量,反之则要适当减少。大概3天左右要检查海螺的进食情况,防止投喂过量导致水质变差,底泥发黑,引发海螺的病虫害。如果爬杆现象的话,要及时增氧,调整水质,促进海螺的生长。
4、注意事项。海螺的主要养殖方法是以圈养为主,是一种密养水产项目,在每年7-8月的时候可以适当捕捞,采取留强补弱的原则。对于一些没有达到上市标准的海螺,要继续饲养,第二年可以当做苗种或者上市售卖。海螺的适应能力强,但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速度加快,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变化。调整好水中的菌藻比例,定期清洗围网,控制好饵料用量,控制好溶氧量,发生疾病后要及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7. 家养海螺怎么养
海螺主要吃棘皮动物、海藻及微小生物。
海螺活动较慢,常以海藻及微小生物为食,它们一般栖息于浅海海域,嗜食棘皮动物。壳体的外唇部极度外展,且雌螺的体型明显大于雄螺。肉可食用,壳供观赏,可用于雕刻。夜间活动。足位于身体的腹面,为块状,肌肉极发达,适于爬行。肉食性。主要以棘皮动物等为食。
这些软体类成员通常生活在浅水或平坦的泥地,可见于深达600英尺(200米)的深水中。多数海螺使用诱捕箱或拖网捕捞,它们也可是其它产品的顺带捕捞品。
扩展资料:
海螺不同部位的肌肉在鲜活和加热(100℃)过程中组织构造及其流变学特性的变化,并进行了质地剖面分析(TPA),为海螺深加工制品的开发及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通过Van Gieson染色法观察及质构仪测定,结果表明:鲜活海螺足部肌肉的弹性模量(E0、E1、E2)和破断强度明显高于内脏肌肉的对应值,而足部肌肉的应力松弛时间(τ1)则略低于内脏肌肉的测量结果;对鲜活海螺进行适时加热处理,其足部肌肉的硬度和弹性更大,咀嚼性更佳,而内脏肌肉的黏着性和柔嫩性更好。
8. 海螺能人工养殖吗
1、养殖环境
养殖海螺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养殖环境,不可与其他贝类共同养殖,远离同种贝类,防止抢夺营养,出现争斗现象。根据资金、养殖技术等确定好养殖数量,然后合理控制好养殖面积。养殖场要用铁网围住,保证足够牢固,防止养殖过程中海螺逃跑或者是其他贝类进入养殖区域。在围网中插入适量的小竹竿,便于在夏季高温缺氧时帮助海螺爬上竹竿进行呼吸。
2、苗种选择
海螺的苗种选择非常简单,一般是在海洋内进行捕捞,选择色泽较淡、螺壳完整且薄等体园鲜活海螺。现在我国人工育苗的数量比较少,只在沿海省份的少数码头有少量售卖。选好苗种之后将其洗干净,然后放入箩筐中进行匀速,在放养的时候要注意放养密度,绝不可放养过密,要均匀的播撒在事先准备好的养殖海域中。然后做好管理工作,保证海螺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3、喂养管理
放养后要注意海水温度,将水温控制在15-30度左右。海螺属于杂食性贝类,人工养殖时饲料主要以小鱼虾及贝类等为主。我们还要注意海水中硅藻的含量,因为海螺还会以硅藻为食,因此硅藻较少的时候要增加投喂量,反之则要适当减少。大概3天左右要检查海螺的进食情况,防止投喂过量导致水质变差,底泥发黑,引发海螺的病虫害。如果爬杆现象的话,要及时增氧,调整水质,促进海螺的生长。
海螺的适应能力强,但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速度加快,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变化。此外,还需注意海螺不适宜在淡水中养殖。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