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技术是指什么?
一、放养技术是指什么?
放养技术是指在网箱养鱼前制定放养计划和采取放养 的措施。不同的网养方式除了有其不同的放养特点外,还有 共性的放养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放养密度、规格、种的搭 配及相互之间的比例等方面。
二、养鞋放养技术是什么?
生石灰15千克对小池塘进行干法清塘,7天后注人水,保 持水位40厘米,加人发酵的有机肥150千克。5天后蛙苗人塘。 如果购蛙苗时间较早,在蛙池边应按上述方法设置围网防逃。一 般蛙苗规格为10克/只,要求整齐一致,经过消毒。每667平方 米稻田放养5 000只,放人稻田时间是插秧15-20天,秧苗返青 后为准。
1。饲养管理(1)幼蛙人田后,要保持田间水质清爽,经常检查进出水口 和田埂的保水性,防止旱涝。(2)防止鸟虫害,防止蛙类逃跑。(1)预防疾病。蛙类发病主要源于外伤感染,要以预防为主, 在小池塘中定时挂袋消毒,遇有病时应及时分离,并增加药量进 行消毒,同时投喂药饵。
红腿病蛙可用1〇-20毫克/千克高锰酸 钾溶液浸浴20-30分钟。得肠炎的蛙喂痢特灵,每次半片,每 天2次,连喂3天或土霉素0。01克/只拌在伺料中,连喂3天。 烂皮病防治时主要是不能长时间投喂单一词料品种,营养要全 面,特别是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B6等。
(2)投饵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在小池塘中央设置 底为铁丝网、框为光滑半圆木的饵料台,每天投喂活饵(如小鱼、 蚯蚓、切碎的屠宰场的下脚料)及浮性颗粒词料。投喂时从饵料 台上空水管进水,引动浮性颗粒饵料,因为蛙一般不吃静止状态 的食物。开始是活饵料占比例较大,随后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投喂 人工饵料。
颗粒饵料用清水泡2-3分钟,松软后再投喂。早晚 各投1次,日投饵量占蛙重的1。5%左右。饵料必须新鲜,每隔 一定时间投喂药饵料。(3)按蛙体大小及时分开。每个月筛选1次,把大的蛙选出, 放人备用池中,加大词养力度,择价出售。在选择当中,不能用 手抓或用网兜,只能用软质布兜,以防病菌感染和机械损伤,提 高蛙的成活率。
三、青蟹的种苗放养技术有哪些呢?
种苗放养
一、放养时间青蟹的放养可分两种主要类型: 1、以幼蟹作种苗,从小养到大,要经过从幼蟹到商品蟹的养殖全过程。 2、以大规格的成蟹作种苗,以育肥为目的。在我国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放养青蟹,但养成的时间长短不仅受水温、盐度和饵料的影响,而且与种苗规格直接有关。
以幼蟹作种苗者,一般需养几个月才能收获。以育肥为目的者,饲养时间一般为20-40天,最快10多天就可收获。在2-3月,青蟹生殖腺发育最快,放养后18天即可收获;4-5月需饲养20天;5月以后则需20多天才可收获;7-9月间,由于天气炎热,水温过高,蟹的生长不好,而且易死亡;10-12月水温较低,要放养30-40天才能收获。
二、放养密度青蟹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季节、个体大小、饵料和蟹池等条件来定。若放养密度过大,因拥挤容易发生互相钳斗的现象,引起伤亡。若放养密度太小,则浪费水体,影响效益。4-8月间,由于气温逐日升高,又是雨季,水温、比重变化较大,易引起青蟹死亡,故放养密度要适当减少。
对于150克以上的成蟹,一般每平方米放养4。5只左右。秋季以后至翌年的3月,水温较低,透明度大,可以多放,每平方米放养6-7。5只为宜。如果是150克以下的小蟹,特别是仅有25-50克的幼蟹,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若是从大眼幼体蜕壳而来的蟹苗,其放养密度可参照虾苗放养密度放养,但放养一段时间后需要分池。
为了便于管理,在放养过程中,最好按种苗规格进行放养,一般规定按雌蟹、花蟹、未受精蟹、雄蟹、25-75克的幼蟹和100-150克的小蟹入池饲养。如由于种苗供应不足,不能及时满足放养要求,可以分批放养。 。
四、河蟹放养技术有什么重要性?
由于辽河水体污染,河口修堤建闸,致使蟹苗天然资源枯竭,难以保
证和满足养蟹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为此,河蟹人工繁殖技术应运而生,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本地区推广示范。
五、如何放养黄颡鱼鱼苗?
鄱阳湖地区人工繁殖的黄颡鱼苗,6月上旬可达1. 5厘米,最好在水泥池或小土池中暂养10天,达3厘米左右的夏花规格再下塘。暂养期间主要投喂红虫和鱼肉糜,后期拌喂粉状配合饲料。放养量视池塘条件和饲料保障程度而定,一 般放养量每667平方米可达5 000~8 000尾。正常情况下,经120~ 150 天饲养,尾重可达100~ 150克的商品规格,667平方米。水面单产500~ 800千克。黄颡鱼性情温驯,抢食能力弱,不宜配养其他吃食性鱼类。从 调节水质、合理利用天然饵料出发,必须混养大规格的(100克/尾以上)鲢、鳙鱼种,密度为每667平方米。200尾左右,混养鱼单产可达150 千克。鱼苗放养前要用3. 5%的食盐溶液或60毫克/升的甲醛药浴消毒5 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和寄生虫。因气温高,最好在外包彩布的网箱中进行。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