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果类蔬菜青枯病如何识别与防治?
茄果类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也属于一种土传病害,它可以随水传播,危害植物根系。茄子、番茄以及辣椒等常受其害。
茄果类蔬菜,得了青枯病,就会出现个别叶片萎蔫,随着时间的延长,整个植株叶片打蔫,成水渍状,变成浅绿色,随后呈褐色,最后干枯脱落。植株死亡。
由于该病菌可以在土壤中越冬,来年随水传染植物根系,所以,我们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销毁。同时,彻底清除田间杂草,以防成为青枯病病菌的载体。
实行作物轮作,不重茬,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青枯病的目的。譬如茄子和小麦等轮作种植。
合理密植,切忌种植密度过大。这样可以使蔬菜叶片有充足的生长空间。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能使之生长健壮,能很好的增强植株抵抗病菌侵害的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由于该病菌喜欢多湿环境,因此,浇水时不要大水漫灌,并且做好雨后田间排水工作。
在种植移栽时,地块要严格消毒。使用有机肥料时,要彻底腐熟,以防其中的病菌带到土壤中。
发病初期,可以喷施农用链霉素溶液,以及可用氢氧化铜或辛菌胺等来防治。
我的回答就这些,不对之处欢迎留言指正!谢谢!
你好,作为一个三农领域的原创作者,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下面我就简单回答一下我的个人见解!
首先我个人觉得应青枯病为土传病害,是茄果类蔬菜(特别是番茄)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虽然在茄果类蔬菜的苗期也能感染这种病害,但通常并不表现病状,直到株高30厘米左右时,青枯病的症状才开始显露。一般先是顶部叶片萎蔫下垂,然后下部叶片凋萎,最后是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在青枯病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复原,只是病叶变浅绿色,约3~5天后,夜间也不能恢复,继后则枯死。植株枯死后仍保持青绿色,故谓之青枯病。当植株发病后,在病株茎部,尤其是植株下部茎秆的表皮粗糙,茎秆中下部丛生不定根或不定芽,病茎维管束变成褐色,横切新鲜病茎并用手挤压、或病茎横切面经保湿,在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青枯病的病程进展迅速,田间刚开始发病时,可能仅是零星几株,但7~10天后,常连片发病。
青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随病残体留在田间或在马铃薯块茎上越冬,即使没有寄生场所,病菌也能在土壤中存活14个月,甚至6年之久,并成为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青枯病病菌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带病的马铃薯块茎及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也可带菌,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株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及细胞中毒致叶片萎蔫;病菌也可透过导管进入邻近的薄壁细胞内,使茎出现不规则斑。青枯病病菌在10~40℃下均可生长,并于28~35℃最适,在pH值为6~8的环境中均能生活,并以pH值6.6最适,在这样的温度和土壤pH值下,如果土壤潮湿,则很容易发生病害。所以,青枯病通常在5月下旬以后,特别是久雨或大雨后的晴天大量发生。
对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应该采用综合防治方法,主要有:
(1)严格轮作 实行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最好与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实行水旱轮作,以杜绝或降低土壤中青枯病病菌。
(2)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国内许多蔬菜育种机构已经选育了一些抗青枯病的品种,如抗青19番茄、湘番茄1号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青枯病最为根本的方法。
(3)调节土壤酸碱度 对于偏酸的土壤,可施入适量的生石灰,一般为每亩100~150千克,以提高土壤的pH值。如果发现病株,则在清除病株后,在病株的周围撒一些生石灰,以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在土壤中应多施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等,以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
(4)药剂防治 到目前为止,青枯病是可防而不可治的。因此,药剂防治实际上是防病,有时(在病害发生后)是控制病害的蔓延。可以用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于定植时浸根;也可在发病期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农抗“401”5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0.6%波尔多液(等量式)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3~0.5升,隔10天使用一次,连续灌2~3次。
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