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化密植园的丰产树体指标及修剪特点如何?
矮化密植苹果园,不论是采用矮化砧木,还是短枝型品种,树体均较矮小。其生长特点是:幼树长势较旺,结果较早,但结果后树势易转弱。在生长周期中,新梢停止生长的时间较早,长枝所占比例较小,中、短枝所占比例较大,树体营养前期积累较多,而且用于成花结果的比例大小营养生长。所以,矮化苹果树较易形成花芽,具有早果丰产的潜力。矮化苹果树的整形修剪,最重要的是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既不能只顾扩冠长树而造成群体郁闭,也不能只顾提早结果而影响扩大树冠。因此,应在着眼群体的基础上,处理好每一个单株,创造一个快长树、早结果和优质丰产稳定的树体结构。
由于矮化密植果园结果早,产量高,一旦肥水供应不足或整形修剪不当,则树体很易衰老。所以,必须在加强土肥水综合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修剪的作用,并维持较长的经济结果年限。
矮化密植苹果树的树形特点是:树体矮小,骨干枝少,级次低,生长快,结果早。目前生产中应用矮砧或矮化中间砧的苹果园,树高一般为2.5米左右,冠径和叶幕厚度为2.0~3.0米。生产中所采用的树形,多为纺锤形或小冠疏层形。中干明显,中干和主枝的粗度差异较大,主枝的分枝角度大,中干弯曲向上,利于抑制上强和树高;矮化树形的骨干枝少,级次和层次也少,或者根本就不分层。矮化树形以向行内发展为主,所以行距应大于株距,多采用长方形或带状定植。
矮化果树的修剪特点是,先促后控。即先促进其扩大树冠,使其早成花,早结果,结果以后,再控制其适宜的生长量,协调好生长和结果的关系,并注意骨干枝的更新和结果枝的交替结果。矮化树的修剪,应注意冬季、春季和夏季修剪的结合,以生长期为主的修剪方法。
矮化密植苹果园的丰产树体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树冠高度适宜 树冠高度是否适宜,关系到光能利用率的高低,进入结果期的早晚,产量高低及田间作业效率等。树体过于矮小,会缩小树冠有效体积,降低果实产量;树体过于高大,虽可增加结果面积,但光照条件容易恶化,也会影响产量、质量。因此,应根据立地条件、品种、砧木、栽植密度和树形等有关因素,确定树冠的适宜高度。
从生产实践中看到,树高与株距之间关系密切。在一定的株距范围内,随着株距的增加,树高也随之增加,但不是等比关系。当株距为3.5米时,树高也接近3.5米,株距与树高的比值近于1;当株距小于3.5米时,树高大于株距;当株距大于3.5米时,树高小于株距。根据经验公式计算,株距1.0米时,树高约2.2米;株高2.0米时,树高约2.9米;株高3.0米时,树高约3.4米;株距4.0米时,树高约3.8米。
生产中有的果园树冠基部留枝过多,生长量过大,横向生长快,纵向生长慢,上弱下强,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影响产量,应逐步加以调整。
(2)园相整齐 在一个果园内,果园整齐度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正相关,因此,提高果园整齐度,保持园相整齐,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
计算果园整齐度的方法是:将一个果园内的全部果树,按单株产量的高低,划分为4个等级,即:高产树为3级,中产树为2级,低产树为1级,无产树为0级,然后再根据每个等级的树株数量,计算出整齐度。大量的生产统计资料表明,矮化密植苹果园的整齐度,只有达到0.85以上时,才能保证优质、高产。
(3)树冠体积适中 树冠体积的大小,与果实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都有直接关系。从生产统计资料看出,稀植大冠树的树冠体积,每公顷以不超过22500立方米为宜;矮化密植果园,每公顷的树冠体积以15000~18000立方米为宜。
(4)枝量适宜 在实际生产中,单位面积枝量不足,难以获得高产,但单位面积枝量过多,光照条件恶化,枝、芽发育不充实,无效枝量多,营养积累少,同样不能高产。根据各苹果产区经验,产量37500千克/公顷左右矮化密植苹果园,其枝量以120万~180万条为宜。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密植条件下的元帅系短枝型品种,产量30000~45000千克/公顷时,适宜的枝量为120万~135万条/公顷,最多不宜超过150万条,否则,内膛郁闭、光照条件恶化,影响质量、产量。
(5)枝类组成合理 枝类组成是指长、中、短枝和叶丛枝各占总枝量的比例。一般长度在5厘米以下的枝条,包括叶丛枝,称为短枝;5~15厘米的枝条称为中枝,15厘米以上的枝条,称为长枝。中、短枝是结果的基础。长枝生长时间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多,但消耗也多。一般长枝越多,长势越旺;长枝过多,还能抑制下部和内膛枝条成花,并加重生理落果;短枝的生长时间较短,制造的营养物质较少,但本身消耗也少,有利于树体营养积累和花芽形成。因此,除注意总枝量外,还必须保证适宜的枝类比。据调查,长、中、短枝的比例,以1∶2∶7为丰产树的适宜枝类比。调节枝类比的修剪方法是:短截,增加长枝比例;缓放、开角或刻芽,增加短枝比例,可根据需要,灵活选用。
(6)留果量适宜 留果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产量、质量。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果实数量越多,产量越高。但果实数量过多时,则果个变小,质量下降,产量不一定高,而且容易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削弱树体长势,导致腐烂病。
各地试验结果表明,树体的负载能力,与树干的粗度密切相关。因此,可根据树干横断面积确定适宜的树体负载量。据调查,丰产苹果树,每平方厘米树干横断面积的留果量一般为0.4~0.6千克。例如,一株6年生红富士,干周长35厘米,每平方厘米干截面积留果量为0.5千克,疏果定果的保险系数为1.05时,单株负载量为51.5千克,以每千克5个果计算,单株留果量为258个。也可采用等距留果法,即每隔20厘米左右留果1个。此法简单易行。
检验留果量是否适宜的办法,是在秋季采收时,检查其单果重是否符合标准。在正常情况下,金冠、新红星的标准单果重为180克;红富士的标准单果重为200克;小型果的标准为150克。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采收时,单果重达到或接近标准单果重时,说明留果量适宜,次年仍有丰产的可能;如果单果重明显小于标准单果重时,说明留果量过多,第二年的留果量应适当减少;如单果重明显大于标准单果重时,说明留果量不足,第二年应适当增加留果量。
在正常情况下,幼树结的果一般偏大,成龄树所结的果,接近标准单果重;衰老树所结的果偏小。
(7)覆盖率大小适宜 覆盖率,也称覆被率,是树冠投影面积与树株占地面积之比。覆盖率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管理也不方便;覆盖率过小,土地和光能利用率低,也影响经济效益。在正常情况下,覆盖率以75%~80%为宜。
(8)叶面积系数适中 叶面积系数,即单位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树株占地面积之比。一般叶面积系数以3.5~4.0为宜。
(9)叶果比适宜 叶果比即叶片数与果实数之比。苹果的适宜叶果比,一般为30~40∶1,即为了保证1个苹果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有30~40片叶供应营养,但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国光的叶果比,以30∶1为宜;元帅系和金冠系40∶1;矮砧元帅系35∶1;红富士以50~70∶1为宜。适宜叶果比的指标范围,除大、中型果有所不同外,还应根据品种的成熟期和品种、砧木组合加以调整。一般情况下,早熟品种的适宜叶果比,应大于晚熟品种;乔砧、普通型品种的叶果比,应大于矮砧、短枝型品种1倍左右。
(10)枝果比适当 这一指标是以果实为基础,按每果平均占有的枝梢数加以表示的。根据烟台市果树研究所对优质、丰产苹果园的调查认为,当前主栽苹果的枝果比,以3~5比较适宜。但树势不同时,适宜枝果比的范围也有区别,一般弱树为4,强树为2比较适宜。据辽宁省果树研究所对红富士苹果的研究,以枝果比5∶1最为适宜。
枝果比的适宜范围,基本上与适宜的叶果比指标相适应。苹果枝条上的平均叶片数,一般为13~15片。这样,枝果比为3∶1时,叶果比可达39~45;枝果比为5∶1时,叶果比可高达45~75。枝果比与叶果比相比较,枝果比在生产中应用较为简化。
附:苹果产量负荷标准
1 适宜负载量指标
1.1 枝果比:是以果实作依据,按每果平均占有的枝梢数表示。当前主栽苹果品种的适宜枝果比为3~5∶1。大型果品种如富士、大国光等,枝果比宜为5∶1;中型果品种,如国光等,枝果比宜为3~4∶1。弱树枝果比宜为4~5∶1,强树枝果比宜为2~3∶1。
1.2 叶果比:是以果实作依据,按每果平均占有的叶片数表示。苹果栽培品种的适宜叶果比为30~50∶1。在这个范围内,早熟品种的叶果比,应大于晚熟品种;大果型品种的适宜叶果比,应大于中小型果品种。乔砧、普通型品种的适宜叶果比,应大于矮砧、短枝型品种1倍左右。
1.3 依干周计产:树体完整的结果树,适宜的果实负载量,可按y=0.05x2±0.25x的公式计算。其中,y为适宜负载量(千克),x为干周(厘米)。应用这个公式确定适宜负载量时,可因树势作适当变动。
1.3.1 弱树:适宜负载量的计算公式为y=0.05x2-0.25x。
1.3.2 中庸树:适宜负载量的计算公式为y=0.05x2
1.3.3 强树:适宜负载量的计算公式为y=0.05x2+0.25x。
1.3.4 适宜负载量的查算(见下表)
附表
附表(续)-1
注:1.本表只适用于初果期和盛果期树体完整的大型果品种。小型果品种留果量,等于应结果量乘以每千克果数,如国光留果量,等于应结果量乘以8(个/千克)。
2.留果量内未加保险系数。
1.4 依干截面积计产:先量取主干高度1/2处的干周,再依下式计算出主干截面积:
其中,S为主干截面积(平方厘米),L为干周(厘米),π为圆周率(3.14)。然后,以实际结果量被干截面积去除所得的商,即为以干截面积为基础表示的果实负载量。树势中庸、一般管理水平下的结果树,适宜果实负载量为0.3~0.4千克/平方厘米。偏弱树宜为0.3千克/平方厘米,偏强树宜为0.4千克/平方厘米。
1.5 依距离留果法:20~25厘米,大型果多留单,小型果多留双,依据树势强弱间调剂。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