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牧草发酵池制作方法
一、养牛牧草发酵池制作方法
秸秆饲料发酵剂发酵玉米秸秆喂牛的方法如下:
1、秸秆饲料发酵剂配比(以400公斤的玉米秸秆为例):
2、先要把需要发酵的玉米秸秆剁碎,具体长短根据动物的消化能力和秸秆的软硬程度来决定。羊用3-5厘米,牛用5-8厘米(较粗硬秸秆相对更短),
3、把1公斤发酵液先稀释50-100倍,
4、将稀释过的发酵液与400公斤发酵秸秆粉末混合均匀,湿度以手捏成团不滴水,一触即散为宜。有搅拌机的大型养殖场将发酵液慢慢加入饲料中搅拌均匀即可;没有搅拌机的养殖户将活化发酵液慢慢少量喷到饲料上,用铁锹搅拌均匀,注意:不能有团块、水结块,用手将团块、水结块搓散搅拌均匀。
4、大型养殖场可以将配置好的饲料在地面压实堆成垛或者装入水泥池压实,用塑料薄膜密封;小养殖户可以将饲料装入缸、大塑料桶、池子压实密闭,用塑料薄膜密封,多封几层,保证密封完全不透气。
5、放在常温、防鼠的地方厌氧发酵,根据季节经5-7天(夏5天,春秋6天,冬7天)发酵,发出略带酸甜的浓郁酒曲香味,表明发酵成功。若只酸不香,没有酒曲香味;或有变白色是密封不完全透气原因发酵不成功,发酵失败的饲料可晒干后重新发酵(稍加大菌种用量)。发酵饲料要做到压实密封不漏气;水分适当,多了易酸,少了发酵太慢;搅拌要均匀,粉碎团块。
6、发酵成功之后,取出添加未发酵的全价饲料中混合均匀直接饲喂。如果发酵五天饲喂用量,每天取用之后迅速密封,再取再用再密封。注意:此用法数量不超过五天用量。如果一次发酵饲料数量较多,超过五天用量部分必须晒干保存。如果要销售发酵饲料,可以晒干再销售,或者销售给用户发酵。
农盛乐黄储玉米秸秆喂牛秸秆饲料发酵剂做饲料的步骤:
1、原料准备。应先将玉米秸秆按要求粉碎或切成小段或丝状,其中用于喂牛、马、骡的饲料原料应切碎成2-5厘米,喂牛、鹿应切碎成2厘米左右,喂猪、鸡、鸭、鹅、兔的秸秆应粉碎。可以单独用秸秆饲料发酵剂,也可将喂饲用的玉米粉掺入一同发酵,效果更好。
2、混合原料。调整湿度:将备好的秸秆物料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判断标准为:用手紧抓一把物料,指缝见水不滴水,松手即散为宜。玉米秸秆与水比例大致为1.5:1左右。农盛乐秸秆饲料发酵剂一包可配置10公斤发酵菌液,按照1公斤发酵菌液发酵秸秆400斤的比例,用新的喷壶(喷雾器)将发酵剂均匀的喷洒在物料上,要一边喷洒一使之均匀。
3、密封发酵。将上述拌匀后的秸秆装填密封、量大用户可建造发酵池,批量处理,夏秋季节发酵时长为5-8天,冬季发酵时长需10-15天。
4、发酵控制。用于饲料发酵时为厌氧发酵,发酵过程要保证密封,以防变质,发酵装填时可踩实,赶出空隙中的氧气。
5、饲料取食。由外向里逐层取料,可延长饲料保存时间。发酵饲料可单独喂饲,也可掺入全价料中饲喂。第一次饲喂发酵饲料的畜禽,应先少量试喂,待适应后,可逐步增加喂饲量。
二、发酵秸秆养牛技术
秸秆发酵饲料喂牛喂羊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只需要将秸秆粉碎,加上菌种密封发酵就行,操作也是很方便的,一般购买菌种的公司在发货的时候都会带的有操作详细说明的。——益加益秸秆发酵剂技术提供
三、如何发酵秸秆喂肉牛
发酵剂可以发酵多种农作物秸秆和稻草,比如麦秸、稻秸、玉米秸、高粱秸、花生秧、甜菜茎叶等。推荐使用农盛乐秸秆发酵剂,我使用这个产品两年了,效果很不错,推荐给您。秸秆喂养动物的要点有:⑴秸秆微贮饲料,一般需要在窖内贮藏21-30天才能取喂。
⑵微贮料不需要晾晒,可当天取当天用。在取用微贮饲料时,应从一角开始,从上到下逐段取用。每次取用量应以当天喂完为宜。取料后要将口封严,以免水浸入引起饲料变质。
⑶每次投喂时要求槽内清洁。冬天饲喂时,冻结的微贮饲料应化开后再用。
⑷微贮饲料由于在制作时加入了食盐,这部分食盐应在饲喂牲畜的口粮中扣除。
⑸微贮饲料以饲喂草食家畜为主,饲喂时可与其他草料搭配,开始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由少到多逐渐增加饲喂量。一般每天每头家畜的饲喂量为:奶牛、育成牛和肉牛为15~20千克,羊为1~3千克,马、驴、骡为5~10千克。具体饲喂量视体重而定。
⑹秸秆喂鹅的比例要适当,可随着鹅的日龄增加而增加,在保证粗饲料的条件下,肉鹅8周龄时,玉米秸秆在饲料中的最佳比例为25%,10周龄以后玉米秸秆在饲料中的比例为40%,如果是用粗纤维少的地瓜秧,可以适当增加比例。另外,鹅有吃得多、消化快的特点。鹅空腹采食青草40分钟开始排粪,采食精饲料2小时开始排粪。因此,在饲养中做好饲料的配合、饲料的供给及饲料的加工调制是十分必要的。秸秆喂鹅配方:发酵好的秸秆粉67.8%,玉米面22%、豆粕5%、麦麸3%、盐0.2-.0.3%、贝粉1%、骨粉1%,多维(按说明)搅拌均匀即可饲喂。
四、玉米秸秆怎么发酵成生物饲料喂牛羊
一般玉米秸秆不需要发酵,粉碎后直接饲喂牛羊即可,或者和其他粮食或饲料一起饲喂。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