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六和饲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山东六和饲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991年6月,注册成立科技饲料经营部,主要经销饲料、兽药、种苗等。
1993年4月,注册成立有限公司,并投建第一个科技饲料厂,从事预混料、种禽(蛋)的生产经营。
1994年,成立农业科学院,同时投建兽药厂,涉足兽药的生产销售。
1995年6月,组建山东六和集团。同年,组建第一个配合饲料生产厂,开始配合饲料的生产销售。
1997年,全面接收平邑牧工商饲料厂、冷藏加工厂、种鸡场,进行“一条龙”运作。同年,实施“万户农民养殖致富”工程。
1997年底、1998年初,提出棚慎并实施“微利经营、服务营销、近距离市场密集性开发”三大经营策略。
1999年,拓展山东生产基地布局,探索数据营销,建立集团信息化管理网络。
2000年,提出并组织实施商品鸡的标准化、现代化养殖新概念。
2001年,在山东六和集团饲料板块基础上,组建六和饲料股份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六和集团以每年10-15家新增企业快速发展,饲料、肉食加工、养殖和动物保健制品全面快速发展,成为具有行业较大影响力的畜牧业优势企业。
2005年,与新希望集团进行强强联合、全面合作;提出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的宏伟目标;六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集团销售收入过100亿元。 2006年,在集团内推广平度标准化养殖模式和平邑一体化经营模式;六和牌禽饲料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携手陕西石羊推动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提出“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企业愿景。
2007年,六和与无棣政府在无棣成立国内第一家专业为农民提供担保贷款的担保公司——无棣和兴牧畜牧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六和牌水产饲料荣获“中国名牌”称号;与山西大象集团结成战略联盟;集团入选2007中国企业500强,位列第362位;集团年销售收入过200亿元。
2008年,六和集团与地方政府联合新成立5家养殖担链猜敬保公司,合资企业达到90家。集团入选中国企业500强第250位,六和集团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饲料专业研发分中心,鸡肉、鸭肉双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肉鸭系列产品被认定为全国名牌农产品。六和集团被评为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强势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获得上海市肉类工业协会连续三年行业领军奖,十大优质畅销品牌等。
2009年,集团被评为2009山东省肉类食品行业50强第一名,2009年青岛百强第四名,“2009山东企业100强”第十六名,被评为“2009年全国五十强饲料企业”。在世界肉类组织第兆燃五届世界猪肉大会上,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六和牌”食品荣获“中国肉类产业最具价值品牌”。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9月,集团与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共同主办了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第五届大型企业联谊会暨2009饲料行业发展高层论坛。
2010年,集团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57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72位。熟食产品成功入选 “世博会专供产品”,被授予“服务世博 放心餐饮商”称号。熟食品成功出口日本。被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评选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获得授权专利97件。被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授予 “全国饲料行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先进企业”和“全国饲料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先进企业”。
如何申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2、领导层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3、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4、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5、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6、企业两年内(指申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当年的5月15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未发生下列情况:(1)因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刑事处理。(2)涉嫌涉税违法已被税务部门立案审查。(3)走私行为。
7、已认定为省市(部门)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两年以上。
8、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等三项指标不低于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
(二)分技术中心条件:已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其控股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如具备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条件,且从事业务领域与母公司不同,可申请作为该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分中心,申请材料和认定程序与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相同。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当年发布的组织申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通知中的具体要求。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