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性能测定的技术规程包括哪些内容?
种猪测定技术规程是规范种猪测定过程中各项技术操作的具体规定,拟定规程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是:①测定方案的效率;②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③测定方案的可行性。也就是说,拟定种猪技术测定规程,应结合我国种猪生产实际,既要获得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也要便于操作,可行性强,最终应起到遗传改良效果。
(1)送测条件与要求受测猪的选择
①受测猪编号清楚,有3代以上系谱记录,符合品伍敏种要求,生长发育正常,健康状况良好,同窝无遗传缺陷;②送测猪场必须是近3个月内未无传染病疫情,并出具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签发的检疫证明。送测猪在送测前10天应完成必要的免疫注射,并佩有法定的免疫标识;③送测前15天将送测猪在场内隔离饲养,“中心”派员协同场内测定员采集2毫升血清/头,送省或省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中心”要求的血清学检查,根据检验结果确定送测猪只;④送测猪在70日龄以内,体重25千克以内,并经2周隔离预试后进入测定期。测定组与头数要求①采用公猪性能测定方案,送测猪要求来源于5个以上公猪血统的后代,从每头公猪与配的母猪中随机抽取3窝,每窝选1头公猪,共15头。即每个场每批送测15头公猪;②采用公猪性能与同胞性能相结合的测定方案,则在(1)的基础上,每窝增选1头去势公猪和1头小母猪,即每个测定组3头,15个测定组,共45头。
(2)测定性状个体性能测定方案应测定的性状有:30~100千克平均日增重、活体背膘厚和饲料转化率。若采用公猪性能与同胞性能相结合的测定方案,除测定以上性状外,须进行同胞屠宰测定,测定的主要性状包括:胴体重、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腿臀比例、胴体瘦肉率、肌肉颜色、肌肉pH、系水力(或滴水损失)、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等。(3)测定方法①种猪收测在2天内完成,送猪车辆必须彻底清洗,严格消毒。“中心”接到送测猪后,重新打上耳号,由测定员按规定进行以下各项检查:系谱资料,健康检查合格证和血清学抗体检验结果,场地检疫证书。
②送测猪到“中心”后,以场为单位进入隔离舍观察2周,经兽医检查合格后进入测定。
③送测猪隔离观察结束后随机进入测定栏,转入测定期。
④在隔离期和测定期间均自由采食,可单栏饲养,也可群饲。
⑤个体重达27~33千克开始测定,至80~105千克时结束。定时称重,进行活体背膘厚测定。每天记录饲料耗量,计算30~100千克平均日增重、100千克体重背膘厚和饲料转化率。
⑥送测猪患病应及时治疗,一周内未治愈应退出测定,并称重和结料;若出现死亡,应有尸体解剖记录。
⑦测定结束后,若屠宰应进行胴体测定和肉质评定(测定方法见42、45)。(4)测定猪的饲养管理测定猪栏舍条件应尽量一致,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确定相应的营养水平和相应的饲料配方。
性能测定公猪单栏喂养,2头全同胞或6头半同胞一栏,均采用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或采用ACEMA电子识别自动记料系统,一般12~15头为一个单元群养。(5)测定成绩评定种猪测定结束后,根据测定结果,按估计育种值或综合选择指数进行性能评定。(6)测定成绩的公布及合格种猪的利用测定结束后,由中心测定站填写测定成绩报告书,报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公布。场内测定成绩镇橘陵由各育种场填写,报中心测定站审查后,由中心测定站统一申报,并予以公布。同时,由中心测定站填写测定成绩证明书送各测定单位。经测定判定,不合格的种猪,应予以淘汰,不能留作种用;经测定判定合格的御戚种猪,除进行良种登记外,可进行现场拍卖,对优良种猪应送人工授精站,以充分发挥优良种猪的作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