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民大多数都进城的情况下大量的丘陵地梯田无法使用机械耕种,该怎么办?
同样如此我们这也是好多地没人种,没人管,总之一句话种地收入太小养不起家,家里如果有老人的话还能继续种点,没有老人或者是老人年岁己高种不了拉,那就是没人种拉,年轻人为养家糊口都去城里上班了。
最后只能抛荒废田。如何种好我们的土地的粮食,全靠国家政策来支持和扶持。
农机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哪些不足,该如何改进?
由农业机械杂志社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年度产品评选活动(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已经产生结果。从申报到评审,再到最终出结果,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农机企业对技术创新特别看重。
技术创新不同于应用贡献或者市场领先,所以更应该突出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发展方向,而非质量可靠性等内容。
技术创新奖项是基于最近两年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产品类最高荣誉,也是这几年申报企业数量和产品数量最高的项目。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担心,农机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重大的问题或者缺失,至少有3方面的不足。
对颠覆性技术的研究不足
以排放升级为例,世界范围内出现在农机领域的解决方案,包括纯电动技术、生物燃料技术、燃料电池技术以及混合动力技术,代表企业分别为芬特、纽荷兰、菲亚特动力以及科勒。
芬特的e100电动拖拉机已经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但未批量生产。电池驱动技术应该说是动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在这次TOP50申报过程中,包括我们实际到市场考察中,也只有超级拖拉机I号算得上紧跟技术潮流。
而生物燃料技术,在纽荷兰推出氢动力和甲烷动力拖拉机之后,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我们国内研究者都鲜有。而科勒推出的用37kW以下柴油动力驱动电机达到37kW以上动力的混合动力解决方案,更是几乎颠覆对排放升级的技术路线。
诸如此类的颠覆性技术,还有电气化方案。早前德国采埃孚公司收购和其体量基本相当的美国天合,已经在向世人宣告,电气化时代的到来。
电气化可能会颠覆现有的传动技术,对整机的设计布局和运行效率管理,都将产生巨大的变化。然而,我们研究的太少,甚至有些领域还是空白。
对生产关系的关注不足
从历届获得技术创新奖的产品来看,大部分是常规产品的微创新,也就是说在拖拉机、收割机等领域的小的创新点不少,但对新产品的研发,显然不够。
生产关系的两个方面,作为装备手段的农业机械,其创新不可忽视。一是当前生产关系的特点,二是未来生产关系的改变。
以当前的生产关系来说,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农业生产实际,“双全双高”是热点,也是着眼点。
所谓“双全双高”,是指农业生产的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机械化。我们太关注于全程,缺乏全面;我们太关注于销量,忽略了高质高效。
如在拖拉机领域,我们可以推出无人驾驶系统,但在肥料和种子搬运方面,缺少机械,有粪肥处理设备等申报,立即得到评委会的青睐。
而对未来生产关系变化后的技术储备,还未有人研究。
对创新梯度的培育不足
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创新缺乏代际的概念。实际上,以农业机械杂志社自主研发的知谷APP为例,我们会根据不同的需求,逐步迭代升级版本,逐步增加和完善功能,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产品。
但很多农机产品,没有族系、没有技术平台,更没有迭代梯度。本年申报的创新产品,和上年或者更早的产品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大部分都是自我否定再否定的过程。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企业技术人员本身就没有梯队,技术创新更谈不上梯队了。有的企业因为换了几轮技术人员,创新竟然又回归到原点。
以某企业的玉米收获机割台为例,原本是一级传动,后来改为二级传动,最后又改回一级传动。这不禁让人费解,到底是否经历了创新,或者只是折腾?
创新是一个无比艰辛的过程,特别在农机这样一个微利的行业,创新不但艰辛,更具有风险和挑战。所以,创新更加不易,也就需要更加小心翼翼。
好在,农机行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无论是表面的还是真心实意的,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最后,恭喜并感谢所有获奖企业,是你们支撑着中国孱弱的农机产业,砥砺前行!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