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棉纺织工业实现机械化的历史背景
1、历史背景
1)市场: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扩大了海外殖民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2)资本:海外掠夺及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
3)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组织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4)技术:工场手工业技术的积累;
5)社会环境: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国内社会状况稳定。
2、简介
从手工纺织到机械纺织的转变,大大的提高了纺织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棉纺织工业最先实现机械化。1733年约翰.凯发明取得“飞梭” 的专利权––一种能使纬纱来回穿越经纱的速度得到加快的简单的弹跳装置。但是,仅有“飞梭”是不够的,于是,人们为鼓励那些促进了生产的发明,谨慎地开展了一场协调一致的运动。这种情况导致一系列发明,使棉纺织工业有可能到1830年时完全实现机械化。新发明中,理查德.阿克赖特的水力纺纱机(1769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多轴纺纱机(177O年)和塞缪尔.克朗普顿的走锭纺纱机(1779年)是十分出色的。水力纺纱机能在皮辊之间纺出又细又结实的纱;用多轴纺纱机,一个人能同时纺8根纱线,后来是16根纱线,最后为100多根纱线;走锭纺纱机也称为“缪尔”(骡子)纺纱机,因为它结合了水力纺纱机和多轴纺纱机的优点。所有这些新纺纱机很快就在生产出比织布工所能处理的多得多的纱线。有位名叫埃德蒙.卡特赖特的牧师试图矫正这种不平衡状态,他在1785年取得了一种最初由马驱动、1789年以后由蒸汽驱动的动力织机的专利权。这种新发明物制作粗陋,在商业上无利可图。但是,经过多年的改进之后,其最严重的缺点得到了纠正。到19世纪2O年代,这种动力织机在棉纺织工业中基本上已取代了手织织布工。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