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机常识 > 正文内容

六七十年代的农民,怎么样去得到粮票、布票等票证?

2022-05-21 12:06:57农机常识2

六七十年代的农民,除了粮票没有份外,其它票证都有份,按人口统一分配。

那么粮票为什么就没有农民的份呢,因为农民的粮食是自己种的,由生产队统一分配给各家各户。也就是说,农民吃的是生产队分的粮食,不需要粮票,所以粮票跟农民没有半毛钱关系。

那么粮票是给谁用的呢,是给非农业户口的人用的,也就是吃国家供应粮的人用的,一斤粮票扺一斤大米或干面数,要拿到米或干面还必须向粮店付米一角贰分,干面一角肆分的钱。

六七十年代早期,农民外出都是自带粮食,在农村的跟人家借个锅烧一顿饭吃,或把粮食给人家。到单位办事,直接将粮食称给食堂,一斤米再给貮分钱加工费,吃菜拿钱买。

到了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粮食供应的充足,粮票在黑市上也能买到了。黑市上的粮票又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吃定量供应的人家粮食吃不了,多余的就到粮店换成粮票,回来卖给票贩子,票贩子再到黑市上倒卖。黑市粮票最高卖到三角多钱一斤,当然了这是一种违法行为,政府是严厉打击的,这种行为就是当时的投机倒把行为,是违法的。

到了八十年代,虽然粮票还在用,但在饭店或食堂吃饭,没有粮票也能吃到了,半斤饭收你贰角钱,半斤饭用不了半斤米,他们也有得赚,直到后来的粮票淡出粮食市场。

六七十年代的农民,布票是按户人口发放的。我还记得当时是每人每年不论大人小孩是1丈3尺6寸。(一丈等于10尺,一尺等于33.33厘米)约2.45米。买布的话大人可免强做一套衣服。但是要做打底内衣都是要布票才能买得到的。在农村粮票是无得发放的。如果要得到粮票要用大米到粮管所去换,但每次只限换三斤。三斤米可换粮票三斤,每斤换钱一毛四分钱。粮票又分为市内用的市票,省内用的省票。还有全国通用的国票,如果要到外省出差探亲的话,必须带上国票。我小时候用过最少的面值粮票是半两的市票。我们这里大约是1981年开始就不用粮票了。但上海市在1984年还在使用。除了布票粮票外还有购肉簿,购鱼簿。是每户发一个本子作购买登记用的。是供销社发出的。一年约可买10至12期(不定的),买鱼是户内一个人一期可买2毛钱,2个人的可买3毛钱。3人可买4毛钱,如此类推。当年母亲娘家从广西来了几个亲戚。当天供销社有鱼买,我带上鱼薄排了2个小时的队,差不多到我时已经卖完了。两手空空走回家。那餐饭只能找邻居借两个鸡蛋,还有咸菜跟冬瓜招呼客人了。糖,煤油,都是有票证发的。

当时因为全国的工业体系还未完备。很多日常生活用品缺乏。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都是靠种植绵花解决。而从苏联引进的一百多项基础工业体系的机械,设备,只能靠粮食,农产品和稀有矿石去换取。所以我们现在整个现代工业体系的建设,都是全国农民节衣缩食换回来的。我们小时候鞋子都没得穿。到70年代初市面上慢慢就见到一些不是绵布的布料,如三节布(用三寸的布票可买一尺布),的确良布,泡沫塑料鞋。这类型的生活必须品都是新建起来的化工厂生产出来的附产品。

新中国的成立后,经过全国人民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换来了繁荣昌盛稳定的现代化强国,请记住,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农民作出了极大的利益牺牲。来之不易。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njcs/13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