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当今中国应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新常态下的农业机械化,一方面,提高薄弱环节机械化生产的农机装备数量,加速机械替代农业劳动力的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另一方面,科学合理配置农机装备,提高其使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今后农机装备应用与生产将向数量质量并重,机械化作业将向全程、全面发展,整体上将向优质、高效转型升级,以适应中国经济运行和农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要求。 随着农产品刚性需求增长、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民老龄化状况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的状况,以及实现绿色增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方面,农业机械化大有可为。
一是提高农机利用率,提升了农机化作业水平。通过跨区作业,打破了地域界限,提高了机械组织化程度,一方面缩短了当地机械收获的时间,加快了收种进度,由原来的15-20天缩短到7天左右,减少了阴雨等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保证了粮食丰产丰收;另一方面,组织机械开展跨区作业,延长了机械作业时间,提高了机械利用率。目前,莱州市小麦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小麦机收率达到98%以上,全面提高了本地的农机化水平。二是优化装备结构,减少重复购置。由于跨区作业的开展,缩短了机具的投资回收期,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联合收获机的积极性,实现了农机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减少了机具的重复购置,节省了大量投资,改变了以往家家户户买农机的局面,使一部分经济水平较差的地方也能享受到机械化的好处。跨区作业的开展,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跨区作业市场,使大中型机械有了用武之地,促进了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推动了农业机械向大型复式联合方向发展。目前,莱州市小麦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1300多台,玉米收获机接近400台。三是增加机手收入,推进劳动力转移。联合收获机进行跨区作业,提高了机具利用率,作业时间由以前每季10天左右增加到20天甚至更长。一般情况下,一台联合收获机一年作业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比仅在本地作业收入增加1倍。文峰路街道东光村的农机大户徐忠强,自1999年开始参与跨区作业,然后牵头组成跨区作业服务队,远赴河南、安徽等地作业。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机械不断更新,收入逐年增长,现在已经拥有3台大型拖拉机、1台自走式联合收获机及各类配套机具,2005年、2006年,他所带领的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被山东省农机办授予“山东省农机跨区作业明星服务队”。他们机组每台每天平均作业面积在80亩以上,收入达3500元以上,平均每台机械累计作业量达1300多亩。十年全机组累计跨区作业收入达150万元。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近几年,莱州市农机部门组织跨区作业每年直接为机手增收超过800万元,每年参加农机跨区作业的联合收获机400多台,按每机械2-3人操作,可以安排1000多农民实现季节性就业增加收入。同时,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四是加快了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的发展。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把小而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开展作业服务,促进了全市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在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市场的形成过程中,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机收越来越多。随着跨区作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延伸,作业收入的不断增加, 催生了一大批新型农机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造就了一支农机社会化服务队伍,加快了莱州市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的发展。目前,本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发展到451个,总资产在1.5亿元以上,农机从业人员已达3.3万人,2007年实现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2.8亿元。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